12月初,记者来到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兴隆村,见到了当地人口中这个与众不同的“花痴”——赵磊。“这是‘安东尼’,它是美国杂交品种,开出来的花是粉紫色的,这是‘惠特尼’,虽然看着跟‘安东尼’差不多,但开出来的花完全不同……”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赵磊对自己的杜鹃花如数家珍。年,赵磊从省外回到家乡沙厂乡,凭借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担任万绿源种苗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我们基地占地亩,其中高山杜鹃品种资源保育展示基地40亩,高山杜鹃品种育苗基地80亩,品种培育研究基地40亩,保存和培育高山杜鹃种质资源个品种0份,年育苗万株。”赵磊说。“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立足保护.8平方公里的原始杜鹃林带,统筹‘花期之外、花区之外’两个大局,不唯花、做足花、延长花、超越花。结合本地独特的资源状况,在市场需求的指挥棒下,瞄准高附加值做起文章,勇闯新路。”沙厂乡兴隆村第一书记陈忠贤告诉记者,沙厂乡兴隆村人工培植杜鹃花,着力突破杜鹃花季节性瓶颈,打造集绿化、观赏、市场消费为一体的杜鹃花苗圃基地,延长杜鹃花产业链,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拓出一条新路。“最小盆的杜鹃苗每株可卖4到5元,大盆的每株可卖到多元,买家只要和根栽种,基本都能存活并开花。”赵磊告诉记者,自己带着团队花了三年时间研究杜鹃花苗的培育,年开始大规模育苗。“我们现在主要从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苗木、高山杜鹃苗木生产经营,还承接园林绿化工程和林业造林项目,年产值0万以上。”赵磊说。赵磊介绍,旺季时候,基地会有工人负责运输、除草、浇水、修剪枝叶、搭架固型、拖运泥土、培土装盆等工作,工人都是周边村民,基地的运营带动周边村民的就业,拉动了兴隆村的经济收入。“现在基地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目标,每年发给村民的工资支出在50万元左右。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尝试智能化养花,开辟多种创收模式,推进花卉产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不断建立功能定位更明显、产业链条更完整的现代花卉产业体系,争取将销售和培育的路子再扩宽一点。”赵磊说。兴隆村现有猕猴桃亩、茶叶亩、杜鹃花育苗基地亩,在继续巩固好茶叶、猕猴桃、杜鹃花育苗的基础上,今年将计划种植烤烟0亩、蔬菜亩、茶叶亩、方竹亩。陈忠贤告诉记者,“特色杜鹃产业为百里杜鹃旅游带来了新业态,充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除了有力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外,也助力了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实现‘花期之外、花区之外’的愿景,延长了旅游产业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肖维维 胡愉 罗蔓编辑杨羽徐微微编审田旻佳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