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小店,彰显着城市的温度,承载着各不相同的生活气息。扬子晚报联合支付宝共同推出的《了不起的小店》系列报道,今天走进卫桥新村,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职工宿舍区里的这家包子店,它没有门头,在地图上显示也只是简简单单的“包子店”三个字,但它,却是一家火了整整22年的“良心包子店”。
“了不起的小店”系列报道——南航教职工宿舍区,一家没有门头的包子店火了22年“他家包子是真的好吃!”“价格多少年一直没变。”“街坊邻居都很肯定的。”让远近居民都赞不绝口的这家包子店已经在南航教职工宿舍区开了22年,小门面房简朴而整洁,虽然没有响亮的店名和招牌,却是街坊邻居唯一认准的味道。每天凌晨三点半,天色未亮的时候,陈福英和肖正发夫妇就已忙碌起来,和馅、揉面、包包子、蒸包子,天,22年,日日如此。说起如何做出好吃的包子,话不多的肖师傅很有心得:“首先是食材,食材一定要好,尤其是蔬菜得新鲜,必须到众彩物流市场货比三家,不得马虎;然后是口感,包子一定不能回炉,回炉口感那就不一样了。”
一开几十年,但包子店的价格始终亲民,肉包子2块,菜包、豆沙包等其他1块5,馒头6毛,实属薄利。“够生活就好,我们在这里生活这么久,跟大家也都有感情了。”肖师傅说,“我记得,开店第一天赚了36块钱,来了个朋友吃个晚饭倒是花了42块,那个时候比现在苦。”
22年诚信经营,软糯实在的包子成了街坊邻居生活里少不了的味道。“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次歇业了一段时间再回来,就有人和我说,离开的这段时间,他特别想吃我做的包子。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做生意不能停,然后就真的一直没停过。”
“老板和老板娘好事做了一大箩,尤其是老板娘小陈,特别热心肠。”82岁的欧阳奶奶在小区生活了26年-奶奶告诉记者,“这两年疫情的时候,老板建了几个包子群,给附近社区的老人们送包子上门,从来不收跑腿费;小陈还常常悉心照顾生病的小区清洁工、收旧物卖的独居老人;看到夜归的大学生觉得心疼,她总要塞几个包子给他们吃;一看天气有变,她又跑去帮小院子里外出打工的邻居收衣服被褥……像这样的好事真是多得数不清,道不完。”
好事做了22年,陈福英和肖正发从不愿标榜自己,问起来反倒总是不好意思地挥挥手,笑一笑,“我们也是从困难中过过来的,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们手要稳,脚要稳,宁可吃亏也不能拿别人一分一毫。父亲辛苦,把我们六个孩子养大了,一点福没享就走了……”说到父辈,陈福英忍不住红了眼睛,“所以我看到谁家有困难都会觉得很心疼他们,能帮上忙就顺手帮帮。”
年4月南航环境出新,学校本不再与小店签约,要求包子店6月28日搬离原址。听闻此消息后,教职工宿舍里的很多老教师纷纷奔走相告,上书校领导历数他们的好,大家一起努力,都想要把包子店留下。得知居民们的诉求后,校方经实地考察,综合考量之后,与包子店续约三年,还为包子店调换了一间更大的门面房。
“22年来这家包子店作为社区深得人心的早餐店,物美价廉,这是老百姓所需求并认可的。”社区居民原南航校宣传部部长兼人文学院院长吴传爷爷这样评价。“他们又便宜,又卫生,是居民心中的良心小店。”
“《老百姓的良心包子店》,四页纸,我手写了好几稿。”欧阳奶奶向我们展示了她为包子店写的文章手稿。“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想帮助他们,看到他们又要开业了,个个欢天喜地。”欧阳奶奶眉开眼笑。
公益没有门槛,帮助他人常常就是举手之劳,自然之事,一切都发生得质朴而纯粹,就像一家家公益小店的初心。年7月,在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