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想去的城市,见想见的人。盛夏六月,我在西南,遇见贵州。
去贵州的契机就像在书架上邂逅一本书,在未知与好奇心的驱使下走进书中,跃然纸上的事物款款而来,进而形成具象的认知,立体且鲜活。
我始终偏爱随性且慵懒的旅行方式,贵州亦不例外。因此,除了作为中转站的贵阳,此行只去了两个景点,一个是08年奥运圣火走过的地方,另一个是18年春晚分会场举办地,这都是我刚得知的讯息,即便晚了好些年。我们相遇在滞后时空,我不曾知晓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直到有一天,我来到这。
-郎德苗寨-
白云生处有人家,郎德上寨坐落在大山里,距凯里南站40公里,是一个相对古朴也不乏商业的村寨。
说它古朴,是因为这里没有华丽璀璨的灯光和夜夜笙歌的夜晚,你会在清晨看见上山劳作的村民,也能在散步时遇到悠闲自在的大鹅,风雨桥下有人在雨中垂钓,错落有致的田间种着各种蔬菜。置身其间,身体对自然的感知更强烈,山林里的虫鸣鸟叫不绝于耳,潺潺流水形成天然的白噪音,令人心安。
我们在阴天时到来,晴天时离开,在寨子里经历了今年难得的大雨(听说将近一年没下雨了),我不喜欢雨天,却意外地享受那些下着雨的时刻。雨从吊脚楼的屋檐滑落,为静谧的寨子增添几分别致的浪漫。那时,我们在房间里看书,在老板家吃饭,在寨子里散步。
这是一个买不到水果的地方,老板让我们在外面买了带去。后来我们发现这里的确买不到水果,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据不完全统计,寨子里种有杨梅、桃子、梨子、香蕉,每发现一种,都值得调侃一番。
旅人的心境是带着滤镜的眼,我所描绘的郎德苗寨是雨天的远山仙气缭绕,近处人家炊烟袅袅,脚下踩过的鹅卵石路,耳旁吹来的夏日凉风。
这里存在一定程度的商业,依山傍水的吊脚楼开了不少民宿。我们住在古井别院(很风雅的名字),饿了找老板娘点餐,饭菜做好就喊我们下楼吃饭。吃饭时巧遇蓝蜻蜓光顾,朋友将它抓了送回自然。民宿旁有一口古井,水流涓涓,触感清凉的水像时光机一般,带我回到儿时外婆家。
离开那天,雨停了。我从未在寨子里见过这么多人(家家户户出动的既视感),人们身着苗族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大山里手捧牛角酒杯,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呈现一场原生态的歌舞表演。这不是一场华丽的演出,却让我在听到年长者们唱起苗族古歌时情绪上涌,那或是一种对民族多样性的敬意和文化传承的感叹。
演出结束,人们四下散去,又回到平凡的生活里去。
如果你问我这里好玩吗?我的答案是看你想要体验什么。别总将逃离城市的地方想象成世外桃源,它可能会有出行的不便和饮食的差异,以及你或许难以习惯的隔音较差的吊脚楼。
郎德苗寨很小,小到不过百余户,郎德苗寨又很大,大到两天也逛不完。我会记得那顿吃到撑的酸汤牛肉,未完成的松果实验,老板娘的笑脸,和那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馒头。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有两面,一面浮华喧嚣,一面静谧安然。与郎德苗寨相比,这里更商业。
我们于夜晚抵达,骤然进入商铺林立的街道,被震耳欲聋的酒吧声响吞噬,顿时感到有些格格不入。因此,我一度产生这种商业的地方是失去灵魂的躯壳的偏见,即便我深知商业发展对当地居民有好处,却也难掩失落。
这种失落感很快在第二天悄然褪去,被一个逐渐鲜活的肇兴侗寨取而代之。我们跟随桃姐(临时起意请的导游)深游寨子,了解那些淳朴的,有生命的侗族文化,它们隐匿在浮华的商业背后,沉寂、悠远。
肇兴侗寨坐落于山谷,与青山绿水为伴,像一艘逆水扬帆的大船。从船头至船尾有五座鼓楼,分别被冠以仁、义、礼、智、信之名。鼓楼层数多为单数,象征“吉(奇)祥如意,外圈有十二根柱子,是为一年十二个月,内圈四根柱子意为一年四季。
鼓楼是侗族三宝之一,具有“集众议事、休息娱乐、击鼓报信、踩堂祭祖等功能”。我们住在仁团鼓楼附近,窗外有远山的雨雾和近处的鼓楼,鼓楼里有休憩的人们。
万物有灵,灵是意识的产物。对鼓楼一无所知时,它只是我走马观花之旅中偶遇的普通塔楼,是物质存在。当事物被赋予意义,而意义又恰巧为你所知时,它便有了灵气。此时再看鼓楼不是“鼓楼”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文化魅力。它屹立在漫长岁月里,成为侗族人民的代表和精神寄托。也因一场相遇,多了两个认识她的人。
有鼓楼的地方就有花桥。花桥又名风雨桥,建于小河流水之上,桥上有美人靠供人小憩,梁上有各种侗族故事的彩绘。下着雨的早晨,买上各种食物逛去义团花桥吃早餐,2块钱一根的糯玉米和路过同我们搭话的大叔都令人印象深刻,大叔希望我们玩得开心,并将肇兴侗寨介绍给更多朋友。那平凡朴素的愿望里有商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有寨民们安居乐业的幸福感。
侗族三大宝:鼓楼、花桥、侗族大歌。侗族大歌以歌代字,教育后人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他们将“饭养身,歌养心”挂在嘴边。我是个音痴,不具备音乐鉴赏能力,但仍被会音乐的人吸引。想分享一段文字,它描绘了侗族人民关于歌曲与爱情的极致诗意与浪漫。
“侗家的男女谈情说爱,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行歌坐月。月出山巅,他们三五成群,相约在坡上、树下对唱情歌:风轻了,云在飘;脸红了,花在笑,月亮爬上山腰,我等你,在风雨桥。”(此段文字引自网络,笔者不详)
肇兴侗寨的商业和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有更多年轻人留下,才有更好的传承,也有更多选择。那些主街上摆摊的阿姨,鼓楼下刺绣的奶奶,民宿里热心的老板,都令人为之动容。
留一些没分享的肇兴侗寨,比如图腾,比如信仰,比如婚俗,等你在未来去探寻她的神秘之处。
-贵阳-
把贵阳放在最后,即便它是最先抵达的地方。但因停留时间较短,生怕萍水相逢的印象有失偏颇,思来想去,写一写印象深刻的点吧。
人们都说贵州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贵阳市区地下通道的利用令我瞠目结舌,我们走过的每个地下通道都像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四通八达的路口对于只想走到马路对面的路痴的我来说难度颇高。
贵阳的红绿灯像个沙漏,一点点漏下了时间。我在甲秀楼的河边望着夜空,那里有多年未见的星星,在城市的夜空里,熠熠生辉。夏日凉风拂过,在倾盆大雨的前夜。
行文至此,七月已至,存下六月的记忆,你好七月,再见贵州。
×××
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