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曼通讯员卜鑫“终于回家了,谢谢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们,谢谢大家的帮助。”10月6日深夜,刚刚沉寂下来的洛阳龙门高铁站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不是别人,正是阔别家乡36年的王清桂和他的家人。看到等在出站口的哥哥、姐姐,王清桂激动得泪流满面。这次回到家乡,意味着他终于结束了36年的漫漫寻家路。一座纪念馆、一条河幼年记忆锁定家乡“我叫王清桂,6岁时因为顽皮独自跑出了家门,在火车站被一名男子拐卖到了江苏徐州。”年3月29日晚上,一则寻家帖子引起了宝贝回家志愿者“放飞心情”和“守护你一生”的注意。“守护你一生”立即与寻家的王清桂取得了联系,并核实王清桂的寻家信息。王清桂告诉“守护你一生”,自己的家乡大概在河南省周口市的南方,村里有座周总理纪念馆,村南还有一条河。不仅对家乡有准确记忆,王清桂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家里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并能准确说出哥哥和姐姐的名字。根据王清桂的记忆,“守护你一生”判断王清桂被拐时可能远大于6岁。3月30日,志愿者“风的传说”看到王清桂的寻家信息,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河南省目前仅有两处王清桂所说的周总理纪念馆,而根据村南有一条河流经过的叙述判断,王清桂所说的村子很有可能是位于洛阳偃师市的东寺庄村。据了解,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视察20周年,东寺庄村建立了周总理视察纪念馆。村子南边1公里处正是黄河支流洛河流经之处。在王清桂的记忆中,年幼的自己是一路走到了火车站,而志愿者们经过测量发现,从东寺庄村到偃师市火车站的距离只有3公里,该火车站也恰好有直达徐州的火车。这些都与王清桂的记忆相吻合。根据“风的传说”提供的地址和信息,“守护你一生”第一时间联系宝贝回家河南志愿者。当天,偃师志愿者“慢点跟不上”表示,自己是偃师当地人,可以马上到东寺庄村查找线索。经过和村里人了解,“慢点跟不上”得知,村子里确实有一户人家曾经丢失了一名男孩。在村民的指引下,“慢点跟不上”找到了王清桂的舅妈。当看到王清桂的照片时,舅妈肯定地说这就是她走失多年的外甥。顾虑重重王清桂放弃寻亲随后,王清桂的哥哥主动联系“慢点跟不上”,诉说了弟弟当年走失时的情况。据王清桂的大哥介绍,弟弟丢失时正在外婆家上学,外婆家旁边就是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当日,弟弟说要到县城玩耍,随后就失去了全部音讯。经过信息对比,“守护你一生”发现几乎所有的信息两方都能吻合,唯一的一点不同就是,王清桂的哥哥表示弟弟是在11岁时走失的,而王清桂则说自己是在6岁时走失的。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守护你一生”立即为他们申请了DNA鉴定。然而,就在大哥已经完成采血,等待王清桂采血入库比对时,却传来王清桂拒绝采血、放弃寻亲的消息。原来,当时正处于农忙时节,王清桂没有太多空闲时间进行采血,并且王清桂在徐州已经生活30多年,面对自己在徐州的家人,他不得不考虑各种因为寻亲可能产生的情况。现实的生活状况让王清桂顾虑重重,一个月后,王清桂告诉“守护你一生”,他不找家了,也不想采血了。眼看王清桂马上就能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却因为现如今的生活在此时放弃,“守护你一生”感到十分痛心。他找到江苏徐州志愿者夏雪,将王清桂寻家一事详细告知,同时也向夏雪说明了王清桂的顾虑,希望夏雪能帮忙说服王清桂采血。经过夏雪的耐心劝导,王清桂终于答应采血的要求。在夏雪的帮助下,王清桂的血样顺利采集并寄往宝贝回家寻子网站总部,与大哥的血样进行比对。今年6月,传来好消息,经过四川基因格司法鉴定中心比对,王清桂和大哥的DNA比对成功,具备血缘关系,双方确系亲兄弟。一个苹果少年被拐卖徐州王清桂现如今的名字叫做张敬成,这是他来到徐州之后养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年,王清桂出生在偃师市城关镇东寺庄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王清桂5岁时,他的父母先后去世,年幼的他一直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生活。“虽然我的父母早都不在了,可是我的哥哥姐姐们都很疼我,所以打小我就没受过啥罪,印象中生活得也算不错。”王清桂告诉记者。年6月,王清桂刚刚11岁,当时正是学校放麦收假的时间,在家闲来无事的王清桂和大哥说自己要去县城玩一会,而这一去却是36年。“当时我走到火车站附近,有个中年男子过来跟我说话,还递给我一个苹果,因为口渴我直接就吃完了。”王清桂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日的情形,他告诉记者,吃完苹果后没一会儿就觉得头晕,随后意识模糊的王清桂被这名男子拐到了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张寨村的张姓夫妇家中,从此改名叫张敬成。“养父母对我非常好,从来都没有打骂过我。”王清桂说,自己的养父母因为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所以在收养王清桂之后就把他当做亲生儿子一样对待。虽然养父母对王清桂很好,但是他深知自己不是养父母的孩子,自己的走失也肯定会让家里的哥哥姐姐十分着急,所以寻找亲人的想法一直深藏在他的内心。“在十五六岁时,我曾经多次自己跑到河南找过家,先后到过洛阳、郑州、漯河、周口等地。”王清桂告诉记者,他一直记得村里有座周总理纪念馆,南边有条像黄河一样的河,家里大哥、二哥、姐姐他都记得。凭着当年的记忆,王清桂寻找亲人多年却始终一无所获。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清桂在电视上看到了央视《等着我》栏目,随即就在网上登记了寻家信息。在多地志愿者的共同帮助下,王清桂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找到了自己思念36年的亲人们。6月12日,王清桂的哥哥姐姐驱车赶到徐州,在江苏徐州志愿者的见证下,第一次与失散多年的弟弟相见。“父母过世得早,最小的弟弟又丢了,我这做大哥的心里很自责。”王清桂的大哥王建设告诉记者,弟弟走失的36年来,他和妹妹一直没有停下寻找弟弟的脚步。不管有多远,只要有一丝线索,他们就立即赶去寻找。然而,不管多么努力,却仍然没有找到弟弟。“感谢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们,是他们的努力才让我们一家在36年后重新团圆,感谢他们。”王建设说。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侯昺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