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脱贫菇拓宽致富路

白癜风公益亲诊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1022/68980.html

“一百、两百……一万”当欧珠收到第一个月平菇销售款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怎么也没想到,这以前被大家觉得不可能的产业,现在这么赚钱。”

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第九批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谢通门县达那普乡拉嘎村大棚正式投入使用,首批个平菇菌棒走进养菌棚,截至5月,产出平菇超余斤,创造直接经济价值元,“平菇种植周期一般为一个月,可产出平菇达余斤,按照平菇市场价格5元一斤,全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计划增加菌棒到个,将辐射带动3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第九批驻村工作队长洛旦巴珠介绍道。

寻脱贫门路遇瓶颈“地震行业精神”破难题

年,当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第七批驻村工作队抵达拉嘎村开展扶贫工作时,拉嘎村没有任何支柱产业,村民主要靠种植青稞、萝卜、油菜等农作物,而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拉嘎村的经济状况让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一度堪忧。“群众底子薄、能力差、脱贫积极性不高是我们最头痛的问题。”时任第七批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尼玛介绍道。

当驻村工作队员绞尽脑汁,积极帮助群众找寻致富增收的门路时,发现拉嘎村地形为“两山夹一谷”,耕地面积少,要想引进新型的农作物产品增收在当时看来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拉嘎村的穷困让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让拉嘎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了他们时刻讨论的热门话题。

“有没有种植方便、管理容易、用人少、产量还高、不愁销路的农作物呢?”

“拉嘎村全村种植的粮食甚至不够作为口粮,种植农作物行得通吗?”

“除了种植农作物,有没有别的一些脱贫门路呢?”

……

经过讨论,大家越发清醒地认识到拉嘎村的脱贫工作困难重重,顿时,讨论进入了瓶颈期,大家也都陷入了沉思……

“要说不可能,还有什么事情比地震预报更不能的,我们这些干地震的人,不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吗?脱贫攻坚再难,也不会比地震预报难呀,大家鼓起干劲,办法总会有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尼玛的一番话让大家幡然醒悟。“是啊,在脱贫的道路上,我们一直都在摸索,正是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啊!”驻村工作队队员纷纷说道。

就这样,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在农业书籍、在农业节目里、在超市商场里找办法、寻路子。终于,驻村工作队发现真菌种植,特别是平菇和香菇种植,操作简便、占地少,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发现,可食用真菌在日喀则地区十分紧俏。

经咨询西藏自治区农科院专家,平菇栽培技术简单、占地少,不同温型的品种较多,生长繁殖快,产量高,在拉嘎村种植完全可以实现。

当驻村工作队急切地把这个想法告知村民时,却被狠狠的泼了一盆冷水。对于这种全新种植模式,全新的种植品种,村民都保持了怀疑的态度。

面对困难,驻村工作队员仍然没有灰心,一方面多渠道调研起草项目立项报告,另一方面走村入户耐心细致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同时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学习掌握平菇的种植技术。年,在达那普乡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拉嘎村修建了占地余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大棚。

思想破冰见希望致富之路萌新芽

虽然种植的场地有了,村两委班子对于食用真菌的种植也有了初步了解,但村民们还是信心不足,不敢把资金投入到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里,甚至不敢在合作社里工作,害怕没有收入,又耽误了外出务工的时间。

此时,又赶上了驻村工作队轮换,看着新建好的大棚,驻村工作队队员又犯了难。当第八批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了这些情况,立即投入到转变群众思想的工作中,走村入户,了解疑虑,眼看着标准化的种植大棚慢慢变得荒草丛生,驻村队员们一致认为群众思想的“破冰”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作。

可是思想工作,光靠“说”成效甚微,怎样才能让群众认识到使用菌棒种植食用菌很简单,也很赚钱呢?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驻村队员发现这里的村民大多有种花、养花的习惯,“我们把菌棒当作一种‘花卉’介绍给村民,工作队自掏腰包给村民们买了一些菌棒,让村民们当花养,平菇种出来之后又可以炒菜。”第八批驻村队长罗布占堆介绍了当时的做法。

虽然一开始,群众偶尔会忘了在菌棒上洒水,产出的平菇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但历经一年,在驻村工作队的耐心指导下,群众渐渐发现食用菌养殖确实很简单,甚至比他们养花简单很多。

三年艰辛路终得致富菇

年,历经3年的艰辛努力,拉嘎村群众思想有了巨大的转变,对于平菇种植的技术也都有了基本的认识,许多家庭甚至自行购买菌棒,在自己的卧室、仓库开始了种起了平菇。

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可当第九批驻村工作队准备接过这脱贫致富的接力棒时,大棚的现状却难住了大家。

荒废了一年的大棚,所有的自动升降、自动喷灌的设备均已损坏,棚膜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损,电力不通,灌溉困难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最直接的困难。

然而,人民群众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惊喜。拉嘎村全体村民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坚持不向政府要钱,不向社会诉苦,不畏惧冬天冰冷刺骨的河水,站在河水中堆沙袋、垒堤坝,最终把河水水位向上提升了近70厘米,再通过修建引水渠,将河水引流至新建成的蔬菜大棚,一举解决了大棚浇灌困难,利用率低的问题。

达那普乡政府也多方寻求帮助,为群众解决了首批菌棒根,并联系农科院,现场为村民讲解平菇种植管理的技术要领。如今,一车车的平菇抵达了日喀则市的农贸市场,抵达了当地市民的餐桌。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拉嘎村的发展让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第九批驻村工作队看到了可食用真菌种植的发展前景,继而又在达那普乡聂布村投入首批35元发展资金,建设完成占地平米的食用菌种植大棚。

三年来,西藏自治区地震局驻村工作队作为基层群众最贴心的人,紧密联系群众,齐心协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一朵朵香滑肥厚的平菇让昔日庄稼人走上了致富康庄路,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