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村落贵州篇丨贵州省共有724

在住建部公布的五批共计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贵州省共有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地扪村

地扪是黎平继肇兴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它仅次于全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通过正统史料的记载、民间古歌传唱的内容、地扪《吴氏家谱》以及远口《吴氏族谱》的记载的互相印证,可以推论地扪先人是在南宋理宗时由于和权贵不和,从江西吉安迁至贵州天柱远口,再迁往地扪的。这一时间正是地扪所属的茅贡区首次出现在历史正统史料记载中的时间,也是中国移民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时间。

据《中国移民史》的记载:北宋时期,吉州(现江西吉安市)便是人稠地狭的府州之一。“吉其间皋缠壤束,水褥陆垦之民急角其力,限尔疆彼界,如一抨上常窘边幅舍者。”土地争讼极多,“士大夫甚者皆相谓难治,求脱者十常八九,曾不知一切烦委实户口使然。”“江西、江东两路(相当于今江西全省和安徽省的长江以南部分、江苏省的南京市一带),特别是今江西省境、是宋代人口迁出较多的地区。”由此可见,地扪先人从江西向贵州的迁移可能恰是“江西填湖广”浪潮中的一部分。并且从吴氏姓氏的研究成果来看,在“江西填湖广”浪潮中,大批江西、江浙地区的吴姓纷纷踏上了开拓被战争毁坏的湖南地区的征途,这些西拓湖南的吴姓,成为今天湘西、黔东吴姓的主要来源。其中贵州的吴姓和湖南怀化地区的吴姓,大都是经由贵州天柱远口分散的。

堂安村

堂安侗寨背靠弄抱山,四周被层层梯田环绕,风光秀丽、民风古朴,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十分完整。寨内现有鼓楼一座,共九层,四边形攒尖顶,高20米,与戏台歌坪形成三位一体,禾晾、谷仓、水碾、水碓、鱼塘、井亭、萨堂等随处可见。寨子中间,有两片墓地,有坟余座,多建于清代,墓碑上雕龙刻凤、卷草花纹,工艺精美。整个侗寨四通八达,共有七条进出寨子的路口,均建有寨门,所有道路全部用青石墁地。

堂安侗寨(侗语称TangcNganh)位于黎平县东南部的肇兴乡境内。肇兴乡北临永从乡、顺化乡,东毗龙额乡,西南与从江县洛香镇接壤。堂安侗寨居住着侗族村民余户,多人,住户散居在“班柏”、“几定”两支山脉和“贵近”冲。地处贵州高原黎平县东南部边缘的斜坡地带,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西缘震旦系台地,侵蚀槽谷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堂安侗寨属于高原地势,平均海拔约m,平均坡度28°。所处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和湿润,雨水适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高场村

高场村位于坝寨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20公里。境内以大山为主,海拔m,年平均气温15-20℃,年降雨量1mm,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该村森林覆盖率为73%,林地以杉木为主。寨前有一条河流,河流自西向东蜿蜒而过,常年水源充足。全村村域面积22.7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亩,全村户,总人口人,分13个村民小组。整个行政村由大寨、下寨和己滚三个自然村寨组成。村内主要姓氏为杨、吴、潘、林、何、宋等。

高场村现有农田面积.16亩,其中旱地面积为64.22亩。人均年收入为元左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及外出务工等,从事农业生产的有种植水稻、及相关农作物、杉木、饲养生猪、牛及稻田养鱼等。部分老年妇女日常生活中仍着侗族传统服装并织染侗布。文化景观内容包含:民房栋;鼓楼2座;花桥1座;禾仓80栋;凉亭5座;祭祠1座。全村村域面积22.7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亩,全村户,总人口人,分13个村民小组。整个行政村由大寨、下寨和己滚三个自然村寨组成。村内主要姓氏为杨、吴、潘、林、何、宋等。

高场村现有农田面积.16亩,其中旱地面积为64.22亩。人均收入约为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及外出务工等,从事农业生产的有种植水稻及相关农作物、杉木,饲养生猪、牛及稻田养鱼等。

什么是中国传统村落?

据了解,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列入传统村落的条件是?

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一般要具备以下特点:村落自然景观较好,建筑风貌基本完好,民俗民风传承得好。

入选了又有什么好处?

中国传统村落将获得国家的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