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以来我区脱贫攻坚纪实攻克深度贫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满怀、嘱托殷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西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西藏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精准扶贫方略,尽锐出战、克服万难,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

截至去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贫困发生率降为“零”,人均纯收入从年底的元增加到年的元。

至此,困扰雪域高原千百年来的贫困问题由此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意味着,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不仅基本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而且交出了经得起检验的高原脱贫答卷。

决战:构建大扶贫格局

山南市浪卡子县的普玛江塘,平均海拔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乡,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在这里,连呼吸都是问题,摆脱贫困无疑是“难上加难”。

普玛江塘是西藏贫困的缩影。但是,再难也要勇于攻坚。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定表示,要采取超常举措,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位推动。自治区领导以上率下,分片包干、挂帅督办、亲研对策、靠前推动;在自治区、市(地)、县(区)、乡(镇)四级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完善政策。年以来,自治区制定印发了“五个一批”实施方案、贫困村退出与贫困县摘帽考核办法等70多个配套文件,形成了涵盖“五个一批”工程、资金保障、成果巩固等多层次、全方位、广领域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加大投入。自治区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8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年均增幅超过15%;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亿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61.27亿元。

——强化帮扶。自治区建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援藏扶贫“五驾马车”齐驱的大帮扶模式,如将超过80%的援藏资金用于民生和扶贫领域。

——智志双扶。深入开展“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提升脱贫技能,培养致富带头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

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头等大事……西藏着力在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全面建立完备的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构建了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大扶贫格局,形成了抓脱贫促脱贫的强大合力。

设施简陋的老房子变成了功能齐全的藏式别墅,水草肥美的草原培育出脱贫致富的“金牌产业”,一个个生动故事不断书写着“脱贫奇迹”。

“我当辅警每年有1万多元收入,妻子织氆氇每年有多元收入,再加上生态岗位、草场补贴等,全家年收入近3万元,早已甩掉了贫困帽子啦!”普玛江塘乡村民索朗多吉说。

攻坚:精准帮扶举措

三岩片区,西藏有名的苦瘠之地。由于地势险恶、土地贫瘠,三岩人世世代代走不出大山,几乎与世隔绝,封闭、贫穷、落后。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对片区的余名贫困群众实施整体易地扶贫搬迁。这是西藏最大的整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从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搬到多公里外,刚开始,我不愿意搬。现在,我真心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离开了穷窝窝,来到了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的好地方,帮助我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从昌都市贡觉县三岩片区的木协乡木协村,搬迁到林芝市米林县里龙乡德吉新村,村党支部书记卓贡说,年,德吉新村人均收入达元,村民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有的还买了小轿车。

西藏脱贫攻坚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属易地扶贫搬迁。

“十三五”以来,西藏实施超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行动,占农牧民总数近10%的贫困人口挪穷窝、换穷业、奔小康。年以来,西藏建成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26.6万人搬迁入住,并在安置点实施“水电路讯网、教科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为贫困群众创造更好生活环境。

搬得出还要留得住。为此,西藏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产业。同时,通过经营权流转、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鼓励贫困群众将资源、资金、劳动力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中,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民。

“工作的地方离家只有2公里,每月工资元,发钱也很及时,再也不用四处打工了。”在日喀则市谢通门县达那答乡一家产业扶贫企业工作的索朗高兴地说。

数据显示,年以来,西藏累计投入.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个,带动23.8万贫困人口脱贫,受益群众超过84万。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西藏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此外,西藏还注重发挥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综合作用。年以来,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17.63万人次,转移就业34.05万人次;推进15年公费教育,连续4年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三包”标准;11万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排查改造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危房4.36万户,实现全区贫困群众危房“零存量”……

奇迹:彰显制度优势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驻村工作队申请资金万元,为改则县日玛村改扩建村砂石料场,实施牦牛养殖等脱贫产业项目,日玛村人均年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

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干部赤列旺姆走遍了全乡所有村、小组,记录脱贫过程中各类问题的笔记本留下了好几本;

那曲市双湖县措折罗玛镇罗玛尼直村扶贫干部次旦久美连续几年奔波在扶贫一线,年在前往村委会途中突然晕倒,将生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

从年10月起,西藏连续选派9批19.3万余人次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选派3批1.6万余人次干部担任村(居)第一书记。广大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聚焦建强基层组织、落实惠民政策、促进群众增收等“七项工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驻村干部有文化、脑子活,发挥作用好,逐项逐事引导大家干事创业。”日喀则市定日县尼辖乡宗措村党支部书记索朗说。

驻村干部是西藏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在西藏干部群众的背后,还有来自全国的大力支援。

“不摘穷帽交官帽”,这是陕西省第七批援藏干部高宝军曾立下的决战贫困的“军令状”。年,他来到噶尔县,当时这里的贫困发生率达20%。初上高原的高宝军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县5个乡镇15个村多户贫困户。年10月,噶尔县成为阿里地区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县。高宝军完成了誓言,但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在援藏期满后直接申请调藏工作。

20多年来,17个对口援藏省(市)及16家对口援藏央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从给资金、建项目,到培育产业、经济合作、技术支持,推进西藏发展与全国发展同步。

脱贫攻坚的西藏实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年10月15日,国新办在拉萨召开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说,西藏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西藏工作重要论述在西藏的成功实践,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西藏的有力体现,是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生动展示。

在省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西藏脱贫攻坚工作连续4年被确定为“综合评价好”,经第三方评估,西藏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一年前从海拔0多米的双湖县措折强玛乡搬迁到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的老人罗达瓦说:“过了大半辈子,生活是越来越好啦!”

如今,雪域高原焕了新颜,群众告别了贫困。从今年起,西藏脱贫攻坚由集中攻坚阶段全面转入巩固提升阶段,建立防返贫帮扶机制,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在新征程上,人们的奋斗信心更加坚定、未来生活画卷更加美丽。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