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学“城挤乡弱”难题半月谈记者韩朝阳在河南,义务教育面临城乡不均衡、教学点小弱散等现实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南省教育厅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调研,在城镇化发展和出生人口变化的大背景下,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推进乡镇寄宿制小学改扩建,破解“城镇挤、乡村弱”难题。寄宿制学校需求增大“目前,全市还有多个人以下教学点,有的教学点学生数不足10人。”河南省平顶山市教体局副局长逵应顺说。河南省教育厅调研发现,目前河南仍有上万个小学教学点,且大部分教学点办学条件较差,已成为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点的生源在加快外流,仅去年教学点的学生就减少了8.64万人。”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胡万欣说,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人口流动增多,不少农村学生选择进城或到乡镇读书,教学点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出现“城镇挤、乡村弱”现象。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中心小学校长张新明告诉半月谈记者,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不少外出务工的家长宁愿多花钱,也要把孩子送到私立小学寄宿。“也有家长问我学生能否寄宿,但之前学校没有寄宿条件。”张新明说。河南省教育厅走访调研8个省辖市的15个县(市、区)后发现,无论是为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为方便农村家庭,优化教育布局、合理规划寄宿制小学,都是当前破解“城镇挤、乡村弱”难题的恰当方式。用活存量资源,避免先建后空调研决策过程中,河南教育部门最担忧的问题是,在城镇化发展和出生人口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寄宿制小学先建后空,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实地调研,河南省教育部门总结了三条建设路径:一是“腾笼换鸟”,在县城及周边建设寄宿制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接收农村中小学生到县城就读,乡镇腾出的校舍用于教学点学生在乡镇就读寄宿;二是改扩建原有学校,在乡镇原有学校中,建设宿舍、食堂,或将闲置的校舍改造成宿舍和食堂,通过完善现有校舍功能,满足就读学生寄宿需求;三是新建学校,在人口集聚的城乡接合部、村级集镇区域,布局新建一批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中的安阳市示范区第一实验学校周口市鹿邑县利用教师进修学院闲置校舍资源,改扩建寄宿制学校,既简化了手续流程,缩短了建设周期,更节省了建设资金,项目投资仅万元,比新建同规模学校节省余万元。安阳林州市通过科学规划,选定在地处太行山东麓、距离市区较近且交通便利、辐射力强的黄华镇建设寄宿制小学,建成后能辐射周边10个村镇,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区学校压力。半月谈记者采访时,召陵镇中心小学的改扩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保留教学楼,投资约0万元扩建综合楼、餐厅、操场,该小学将成为能容纳名学生就读、名学生住宿的寄宿制小学。“原来在学校就读的多名学生中,约20%是留守儿童,改扩建寄宿制小学后,首先能满足他们的寄宿需求。”张新明说,学校还可吸纳距离较远的教学点的学生前来就读。除了召陵镇中心小学,该镇还在镇区南侧约4公里处的拐张村新建拐张寄宿制小学,服务南部5个村庄约2万人口。加上原有的其他学校,召陵镇学生的寄宿需求将基本得到满足。“教育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之大计。”胡万欣说,河南因时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布局建设乡镇寄宿制小学,既能满足需求又不至于浪费,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满意。(参与采写:张靖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