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写出平凡的世界,路遥究竟经历了什么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419/4611194.html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平凡的书,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很受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欢迎。哪怕时至今日,在各种娱乐节目,消遣读物充斥市场的今天,《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严肃文学,竟也能够单枪匹马杀进图书畅销榜,与众多通俗文学一较高下,这在当代文学界实在是不多见的现象。我们的文学史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现象的非凡意义,给予《平凡的世界》应有的褒扬。

路遥也不是一位平凡的作者,他从处女作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到《人生》,再到《平凡的世界》,每一次都在超越自己,作品的艺术水准在大跨度的提高。在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很快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人们争相阅读,并改编为《电影》,这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如今的年轻读者,如果是初次接触路遥,恐怕对这段过往知之甚少。

据路遥说,《人生》给他带来的荣誉,足以供其在文学界混一生了。他身边就不少人就是这么干的,靠一部作品一炮打响,然后坐享其成,吃一辈子。

但路遥不满足,还有更优秀、更打动人的作品等着他去写。于是,路遥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与创作,在《人生》发表的六年后——年,完成了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在此期间,他经历了什么,创作过程中有多少困难与艰辛,他是怎样写出《平凡的世界》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磨刀不误砍柴工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路遥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并没有立刻开始《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工作,而是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其主要包括心理准备与素材准备。

拼命三郎决心拼命

《人生》的发表使路遥一夜成名,各种采访和学术会议不断向他发出邀请,为了专心投身于《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路遥在他最容易成名的时候,推掉了所以采访与活动。他决心要写一部长篇巨著,这也是他少年时的梦想。

可能很多写作者都有体会,夜半更深,众人入睡之时,正是写作者思维最活跃,灵感最丰富的时候,路遥也不例外。为此他常常写作到凌晨四五点,甚至有时候,天已大亮他才结束工作,进入梦乡。等到了日上中天,别人要吃午饭的时候,路遥才又起床,开始写作。路遥自己称这种日夜颠倒的习惯为“早晨从中午开始”。

这种生活习惯对身体有没有坏处,还尚未定论。但总体睡眠时间的严重不足、大量的吸烟、精神高度紧张、长期处于迷狂状态,使得路遥每完成一部作品,都不异于生了一场大病。他创作《人生》时就是如此,在那二十多天里,路遥每天工作18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而《人生》只有13万字,但计划中的《平凡的世界》却是上百万字的长篇。这意味路遥一旦开始写作《平凡的世界》,那么他将不得不承受数倍于写作《人生》时的痛苦,他的身体也将付出更无可挽回的代价。

但路遥这位作家中的“拼命三郎”仍然决定即使豁出性命,也要完成一部超越《人生》的作品。

为了保证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路遥还进行了一次“誓师”活动。他来到故乡的毛乌素大沙漠,在这无边的苍茫与寂寥中,路遥接受着精神的沐浴。他在这里忘掉了写过《人生》,忘掉了获过奖,忘掉了鲜花与红地毯。他做好了赤手空拳踏上征途的准备。

路遥坦言,他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他想农民春种夏耘,到头一场灾害便颗粒无收,但农民不会就此放弃,第二年的他依然会去春种夏耘。路遥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全力以赴地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确定框架与积累素材

对长篇小说而言,框架结构尤为重要,路遥首先确定的也是这一点。《平凡的世界》被确定为三部、六卷、一百万字。

作品的框架已经确定: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作品的时间跨度从一九七五年初到一九八五年初,为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人物可能要近百人左右。——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在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之初,大量外国新鲜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理论涌入国内,许多创作者和批评家趋新逐异,跟风式地写作与研究现代派作品,张口闭口都是“意识流”、“蒙太奇”、“荒诞派”云云。在此浮躁的大环境下,路遥执意选择使用现实主义手法构建《平凡的世界》,实际上是不被文学界看好的。

但路遥经过慎重的思考,认为在我国,现实主义手法尚未发展到顶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前与生命力,并没有过时。况且路遥认为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也可能写出低下的作品。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和艺术的平庸。

至于一定要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现代派创作方法之间分出优劣高下,实际是一种批评的荒唐。从根本上说,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也可能写出低下的作品。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和艺术的平庸。一个成熟的作家永远不会“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他们用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杰出的篇章。当我反复阅读哥伦比亚当代伟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著名的《百年孤独》的时候,紧接着便又读到了他用纯粹古典式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启发。——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确定作品框架与手法后,路遥进行的第一个工作是大量阅读。他列出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同时他还阅读了许多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以及一些专门书籍。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读书过程。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有的细读,有的粗读。大部分是长篇小说,尤其是尽量阅读、研究、分析古今中外的长卷作品。其间我曾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同时也读其它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另外,还找一些专门著作,农业、商业、工业、科技以及大量搜罗许多知识性小册子,诸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风俗、民俗、UFO(不明飞行物)等等。那时间,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桌上,床头、茶几、窗台,甚至厕所,以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手都可以拿到读物。读书如果不是一种消遣,那是相当熬人的,就像长时间不间断地游泳,使人精疲力竭,有一种随时溺没的感觉。书读得越多,你就越感动眼前是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在这些人类已建立起的宏传精神大厦面前,你只能“侧身西望长咨嗟”!在“咨嗟”之余,我开始试着把这些千姿百态的宏大建筑拆卸开来,努力从不同的角度体察大师们是如何巧费匠心把它们建造起来的。而且,不管是否有能力,我也敢勇气十足地对其中的某些著作“横挑鼻子竖挑眼”,去鉴赏它们的时候,也用我的审美眼光提出批判,包括对那些十分崇敬的作家。——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在阅读工作完成后,路遥立刻投入了作品背景材料的准备工作。《平凡的世界》的内容将涉及年至年十年间中国城乡的广泛社会生活。

为彻底了解这十年的中国与世界的社会历史背景,路遥找来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之后便开始了没日没夜的阅读与记录。

我没明没黑开始了这件枯燥而必需的工作,一页一页翻看,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工作量太巨大,中间几乎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靡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把这件恼的人工作做完。以后证明,这件事十分重要,它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任何时候,我都能很快查找到某日某月世界、中国、一人省、一个地区(地区又直接反映了当时基层各方面的情况)发生了什么。——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为了描写从年到年中国大转型时期的社会生活变化,光靠阅读来积累素材,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与社会各个阶层接触,获取更加感性、直观的材料。路遥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力求把一切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生活,加以深入理解。

我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兴趣。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有些生活是过去熟悉的,但为了更确切体察,再一次深入进去——我将此总结为“重新到位”。有些生活是过去不熟悉的,就加陪努力,争取短时间内熟悉。对于生活中现成的故事倒不十分感兴趣,因为故事我自己可以编——作家主要的才能之一就是编故事。而对一切常识性的、技术性的东西且不敢有丝毫马虎,一枝一叶都要考察清楚,脑子没有把握记住的,就详细笔记下来。比如详细记录作品涉及到的特定地域环境中的所有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从播种出土到结籽收获的全过程;当什么植物开花的时候,另外的植物又处于什么状态;这种作物播种的时候,另一种植物已经长成什么样子;全境内新有家养和野生的飞禽走兽;民风民情民俗;婚嫁丧事;等等。在占有具体生活方面,我是十分贪婪的。我知道占有的生活越充分,表现生活就越自信,自由度也就会越大。作为一幕大剧的导演,不仅要在舞台上调度众多的演员,而且要看清全局中每一个末端小节,甚至背景上的一棵草一朵小花也应力求完美准确地统一在整体之中。春夏秋冬,时序变换,积累在增加,手中的一个箱子变成了两个箱子。——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2.创作中的艰辛与痛苦

在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后,路遥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小说具体内容的写作。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路遥克服许多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两方面——外部的困难与自身的痛苦。

烟是唯一的奢侈品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中将讲述孙少平的矿工生活,于是路遥为提前充分感受这一生活领域的特征,决定进入矿区写第一部。那时候,我们国家对文艺创作是高度重视的,上级部门给路遥在“陈家山煤矿”医院特别安排一间工作室,路遥带着十几条香烟和两罐雀巢咖啡直奔那里。

矿区的生活是很艰苦的,饮食条件相当一般,基本只有馒头米汤。路遥每天都有工作十几个小时,这种伙食实在难以弥补体力消耗。矿区也许有小卖部,但路遥又没时间去买。

深山之中,矿工家属有几万人。一遇秋雨冬雪,交通常常中断,据说有一年不得不给这里空投面粉。没有蔬菜,鸡蛋也没有,连点豆腐都难搞到。早晨我不吃饭,中午一般只有馒头米汤咸菜。晚上有时多吃点面条,有时和中午一模一样。医院,医生职工都回家吃饭,几乎没有几个住院的,伙食相当难搞。如果不工作,这伙食也可以。只是我一天通常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种伙食无法弥补体力的消耗。河对面的矿区也许小卖部什么的,但我没有时间出去。——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除了饮食的匮乏,还是生活用品的不足。一是缺刮胡子刀片,这倒难不倒路遥,他有时放任胡子长长,实在受不了就去摆摊的剃头匠那里刮一次胡须。对路遥来说,真正的危机不是饮食和胡子问题,而是香烟。

对路遥来说,饭可以凑合着吃,但烟绝不可以凑合着抽。

一旦“断烟”,路遥将无法思考,无法创作,甚至无法入睡。所以每当烟被送来后,路遥就像一个弹尽粮绝的士兵看到了水、饼干和子弹。

对我来说,饭可以凑合着吃,但烟绝不可以凑合抽。我要抽好烟,而且一个时期(甚至几年)只固定抽一个牌子的烟。我当时抽动南玉溪卷烟厂出的四盒装“恭贺新禧”牌。——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没有烟,我会“一事无成”。眼看烟已到山穷水尽的程度,慌乱惊恐如同一只将要丧家的犬。好在最后关头,烟终于捎来了。当时的心情就像一句弹尽粮绝的士兵看到了水、饼干和弹子同时被运到了战壕里。——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干扰与压力

路遥为专心写作《平凡的世界》,曾推掉了一切访问,谁知还有不识趣记者闯进门来,逼他接受采访。无奈,路遥发了脾气,将来人连推带搡赶了出去。

这次意外对路遥的干扰还算有限,最麻烦的还是来自老家的亲戚朋友没完没了的拜访,他们来不为别的事,无非是听说路遥成了大作家,社会地位很高。于是,纷纷上门叫路遥帮忙安排工作,或向他借钱,路遥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

然而高级知识分子的文学圈子也不是宁静的,对路遥的非议也从无断绝,在当时由于专心写作,路遥没有闲暇的功夫对这些作出反应,只能任凭屎盆子扣到自己头上。

说实话,文学圈子向来不是个好去处。这里无风也起浪。你没成就没本事,别人瞧不起;你有能力有成绩,有人又瞧着不顺跟。你懒惰,别人鄙视;你勤奋,又遭非议;走路快,说你趾高气扬;走路慢,说你老气横秋。你会不时听有人鼓励出成果。可一旦真有了成果,你就别再想安宁。这里出作家,也出政客和二流子。一事无成可能一生相安无事并可能种豆得瓜。在这样一种机关,最有趣的现象之一是:孩子们最忙,晚睡早起,勤于功课;其次是太太们忙,早出晚归,忙于上班;最不忙的就是文人先生,可以一杯清茶从早喝到晚。——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在当时的状况中,我无力对所有的一切做出反应。为了完成作品,即使有屎盆子扣在你头上,也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坚信生活将最终会对是非做出判断。——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对作家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作品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在80年代,我国文学环境浮躁,作者与学者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青睐,而《平凡的世界》这种老老实实按现实主义构建的作品,并未得到应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