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诗宗杨万里夏日诗词10首浅近明白,清

北京的最好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10490515.html

“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杨万里,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下面十首诗词,既有清新自然、浅近明白的特点,又不失凝练含蓄,充满了诗情画意,诗词虽以夏日为背景,却丝毫感受不到夏日的炎热,而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和清凉的惬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此诗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蕴生动,又凝练含蓄。

散了真珠还聚

3.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璨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日常睡起无情思

4.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戏掬清泉洒蕉叶

5.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这首诗写作者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表现其慵懒的情绪。全诗精于炼字,充满生活情趣。

金凤仍开最小化

6.夏日绝句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说明春天与夏天的景物各有其佳妙之处,春天固然到处百花争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后两句描写了两种花,夏水仙(鹿葱)和凤仙花(金凤),这两句写景形象,对仗工整,通过两种夏季比较有代表性的花草印证了前面的说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竹深树密虫鸣处

7.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全诗明晓通畅,毫无艰深之处,却又回味无穷。

碧碧黄黄麦际天

8.过杨村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这是一首夏日田园景物诗,诗的首联领起全诗,总括杨村不同一般的美景;颔联、颈联具体描绘所见景观,原野开阔,色彩鲜明,景物如画,令人欣漾;尾联笔锋转向自身,抒发了作者归隐田园的情感。此诗词语对仗工整,语言晓畅自然。

蚕麰今岁十分强

9.桑茶坑道中八首其六

蚕麰今岁十分强,催得农家日夜忙。

已缚桁竿等新麦,更将了木撑欹桑。

这首诗是杨万里当年在安徽泾县桑茶坑路上所作。大意是今年养蚕和种麦子的收成都非常好,好收成催得每户农家都日夜繁忙。赶紧做好晒麦子的竹竿等候新麦收割,又准备好桑叶做好了育蚕的设备。诗中通过对农忙的描绘也展现了夏日的风光。

草满花堤水满堤

10.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此诗描写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同时描绘了儿童牧牛与牛吃草的动态画面,营造了生机无限的意境。全诗远景写意,着色粗放淋漓;近景写人,工笔勾勒,细致入微。诗中浸润着古典的静穆与纯净。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