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徐日辉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
甘肃天水伏羲庙
天水位于中国的几何中心,历史悠久文化绵长,被誉为“羲里娲乡”。多年来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遗憾的是缺乏隋朝以前可视性实物依据,特别是有关伏羲女娲交尾图等其相关载体。年7月25日对天水麦积山石窟第69龛和龛之间外壁上浮雕为伏羲女娲交尾图的再次核实,为伏羲女娲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麦积山石窟伏羲女娲交尾图
天水是伏羲的初兴之地,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1依据大地湾出土的陶埙以及周边地区关于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传承,可初步认为天水女娲崇拜的年代大体与伏羲相当。年7月25日参加完《天水市伏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之后,在市民宗委主任傅小春等领导的带领下,与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宫长为先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向以鲜先生、天水民俗博物馆馆长刘复兴先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徐锦博一行,专程考察麦积山石窟。我是从天水走出去的乡亲,曾多次上麦积山石窟考察,此次与既往不同,目的就是要再次核实第69龛和龛之间外壁上浮雕为伏羲女娲交尾图,以锤实我20年多前在天水师范学院工作时曾经提出的观点。故本文以此次考察为基点,表达一下新的认识,并延伸探讨渭水上游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轨迹。
麦积山石窟
一麦积山石窟北魏伏羲女娲交尾图的确认
麦积山石窟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的重要支点之一,大约开凿于东汉末年的建安前后,2以雕塑闻名于世,“现遗存下来的十六国后秦到明清时期十二个朝代的个洞窟,雕塑尊,壁画余平方米,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3其中第69龛和龛属于特龛。
麦积山石窟伏羲女娲交尾图(1)
麦积山石窟伏羲女娲交尾图(2)
年7月25日上午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李所长的支持下,我们如愿以偿,有幸再次拜睹伏羲女娲交尾图的真容(见图1、2),兴奋不已。
需要说明的是编号第69龛与第龛是型制相同、体量大小相当的一对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伏羲女娲交尾图位于第69龛与两龛之间的外壁间隔面上竖列薄塑,其龛楣亦有薄塑。因年代久远,有部分薄塑脱落,致使一些细节模糊不清,但是,从残留的痕迹看大体上是比较清楚的。其轮廓可以分辨出伏羲在左、女娲在右,手持器物,相互依偎龙体交缠合为一体,与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伏羲女娲交尾图的图案大体一致,4应该是可信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对于第69龛与第龛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学者们存在不同的描述,《中国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第69龛,修建时代:北魏;洞窟形制:圆券龛,与第龛合为双龛;内容:龛内塑坐佛一身,左、右胁侍菩萨各一身。壁画忍冬卷草纹佛背光。第龛,修建时代:北魏;洞窟形制:圆券龛,与第69龛合为双龛;内容:龛内塑交脚菩萨一身,左侧胁侍菩萨一身,座左侧塑狮子一身。龛外壁与第69龛之间浮雕交龙。”5另外,张锦绣编《麦积山石窟志》:“第69号龛和第号龛位于西崖西下部。两龛毗邻,形制相同,均为小型圆拱龛,平面方形,大小相近,是一对有特色的‘双龛’。左为69号龛,顶高1.06米,面阔1.02米,进深0.46米,内作墩台式尖瓣莲花座,龛外一周塑半圆形边饰,并有火焰宝珠龛楣遗迹。右为第号龛,其右下方有塌损,已修补,内作束帛座。两龛之间竖列浮塑龙蛇两条,首交首,尾交尾,并有忍冬纹饰和一小龛。从建筑遗迹推断,原应有前室或木构设施。”6比较而言,仅有龙、蛇之区分。至于“首交首”,则是《麦积山石窟志》研究新成果。
还有孙晓峰先生提出“龛外侧原浮塑尖拱形龛楣,沿龛缘浮塑圆形龛柱,柱头做反顾龙首状,两龛共用龛柱部分做双龙交尾状,形象十分生动。”7此说与《麦积山石窟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