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逆流返乡的村党支部书记让建设村重生

东北网4月25日讯报道涉及的时间跨度:年—年;

新闻发生地:林甸县鹤鸣湖镇建设村;

人物:林甸县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李晓东及名村民;

核心提示:年,离乡20年,事业有成的李晓东(当年37岁)逆流返乡,毛遂自荐村党支部书记。4年后,建设村成为全县唯一一个从软弱涣散村变成先进村的特例。

照片由通讯员吴志林拍摄

无论是曹锦清写的《黄河边的中国》,还是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梁鸿的《中国在梁庄》,费孝通的经典《乡土中国》……那片土地和那片土地上的人,都不是浅薄的,乡村作为“民族子宫”所蓄藏的文化与精神内容,具有与世界相通的力量。

固结于中国文化性格深处的“村庄思维”,与日益都市化、全球化的“现代性”之间的相撞相融以及由此带来的困境和裂变,都是蜕变历程必然的经历。

这篇报道,正是这样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村庄故事。落后、困境、冲突、自暴自弃与挣扎到新生……你会发现,当生活的真实就那样毫无保留地摔到你面前,一切的冲突、矛盾与痛苦,都是因为希望开始重新孕育。

采访到凌晨一点半,李晓东走了。我一夜未眠。这个人身上有李云龙的特点,看上去粗糙,但个性鲜明,有啥说啥,不藏着掖着,坦率得惊人。他眼珠子通红,声音嘶哑,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竭尽喊出来的力气。

我不由自主几次提醒——李书记,你真要注意身体!

他听不见这个。他心里有团火。他磨磨叨叨的全都是建设村。

鹤鸣湖镇组织委员李庆芳陪我采访。半夜12点她跑回家取电脑继续工作,我亲见这些基层乡镇工作人员的辛劳……

我们一直聊到天明。

她说:“李书记是屡屡受挫但生生不息!在基层,在农村,你要真想干好,就得忘我。如果天天想着保护自己,只想当个老好人、做个圆滑的人,回避这个那个,那你干不了啥!你怕碰撞、怕矛盾,想回避矛盾!但有些东西你回避得了吗?”

“这么多年了,村庄的局限性特别强,很多东西已经根深蒂固,都在框框里。你要打破这个框框,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甚至有时候你要承受很多反作用力……”

“但他先天是个乐观派,有他,村子就热气腾腾。他是指挥官,同时也是一名战士……”

壹返乡前的心路历程……

我当年为什么走的呢?

我就出生在建设村,17岁在本村处对象了。我家条件不好,她家不同意,她就绝食。她母亲找我,说你走吧,我姑娘剁吧剁吧喂鸭子也不给你。我就走了……

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年我离开了,到工地上干活,专挑最脏、最苦、最累的活。我就想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回到林甸!半年后接到一封信,说那个姑娘订婚了。我生了一场病!

以上这段背景,是在后期采访中,李晓东无意间说起来的。

20年后,李晓东事业有成,在长春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年少时的那段经历在心里已经渐行渐远了。

“有时回老家,这个村太落后了,街不像街,路不像路,村委会找不着人上班,整天打麻将。城里的朋友来买鸡蛋,车陷在大泥里,拎着皮鞋穿着西服趟着烂泥走……”

“年,我在大庆振富建筑集团入了党,成为一名‘农民工党员’。年,我去了长春,组织关系就得转到出生地,那时压根就没心思要回来。但没想到,这边一转,村里人开始‘整’我,不但不接收,各种谣言都出来了……”

“这时候就有大伙来找我,以前的老屯长说你回来吧,这些年啊,这个村竟外调,谁也干不好,村书记被老百姓打得满屯子跑……老百姓看不到希望……”

消息传得快,李晓东还没动心,恐吓电话已经打过来了……

发生的这一连串事情,触动着李晓东深层的内心世界。“是男儿,是党员,就该负起责任,我在外见识过,我能改变家乡面貌,我能做到……”

年春节过后,李晓东到镇党委去,毛遂自荐建设村支书。

镇党委早就在观察并了解到他的情况,但为进一步考验他,对他说:“你整乱咋整,本来就是全县最乱的烂摊子!”

他就每周去一次,去找镇领导,说我就想改变村子的面貌……

镇主要领导亲自到建设村做调查,老百姓呼吁,希望李晓东回来当带头人。镇里决定让李晓东参加村主任竞选。李晓东问:村主任和村支书谁的责任大?当然是支书责任大。那我竞选支书吧,我愿担负起全部责任。

竞选结果他与代理支书平票,经镇党委研究,确定他为支书。

“我上任后,村两委的人都躲起来。我挨家去见,我说:我回来了,你们别躲,咱们在一起搭一次班子。我知道,你们能干,但不敢突破阻力,你们先委屈一下和我配合配合,看看我行不行,不行我绝不占着茅房不拉屎,咱们来个先换思想后换人,哥们儿也好,爷们儿也好,咱们先试试……”

贰返乡第一年……

(年)

那时的村委会哪有现在这条件,就一台电脑,黑窑洞似的,铁窗户,冬天冻得……盖着军大衣,我一个人跟老头(75岁的打更人)吃面条。

听说换书记了,屯大爷都来了“……我是三屯大爷,他是四屯大爷……”脚丫子往桌子上一放,骂!往地上吐痰。冬天吃两顿饭,下午三点多就来了,闹到凌晨两三点钟……我上亲戚家躲着,那都不行,给你打电话,那老太太哭啊,要低保,要大米、要白面……

年,没啥事(刚开始无法开展工作),我干活!

白天跟打更老头种园子,种黄豆、种黄瓜柿子、种花……冬天黑下我没啥事,穿着羽绒服去小卖部麻将场了解民情,老百姓骂村里……我了解到,建设村积怨最深的,就是机动地被一些人无偿占有十几年……

全村都是泥泞路,过不了车。每年村里拿点钱,但都成了屯大爷那伙的,他们也不垫(垫土修路),糊弄完完事。我彻底修,中午没吃上饭,给我饿的,那雨瓢泼的,满身泥浆,我怕灌包,晚上7点多才回来,就牙是白的。见村委会人在打麻将,我说你们真行!我白天干一天,中午连换我吃饭的都没有。

我把桌子掀了,真的!我说以后村里不行打麻将……

全村就在村委会有个小砖道,一到夏天摩托车、轿车都满了。

下雨天村里上学的孩子都来背雨,我就买些小食品给孩子吃。孩子上学就坐在四轮拖拉机带的拖车上面的板子上,路颠簸的,吓得孩子都在尖叫,我看着心里发抖!

我去走孩子们上学走的那条路,走了27分钟,走得满脑子汗,真难走啊!

回来我说:这条路必须得修上!

“搁啥修?”“共同想办法。”“想不出办法。”“收缴村集体机动地承办款!”

“李晓东你给我滚出这个村……”恐吓电话第一时间打过来了。

年那大雪多大啊,我买的大高腰棉鞋,挨家去讲,这是违法的,是集体财产……为了这点私利,村里人变得狂躁狡诈。因为这事告我,十大罪状,纪委来查……

到了晚上,我没脱过衣服,全副武装的,买带松紧的那种羽绒服裤子,把皮鞋穿好,一有动静,肯定是那些屯霸、村高草砸玻璃来了……给你愁的啊!心都蹦啊!

我舅给我妈打电话说,让你儿子回去吧,要不得死这儿。

我也寻思,不干了!咱尝试了!真难干啊!

我跟大伙说了,你们别来闹了,我不干了,马上一年了,我得坚持到年底!要不砢碜呢!

那也不行。

村里有个大学生村官,一直没敢来上班,人家说那村你敢去!后来这孩子来了,那天晚上,我躺着,听人骂那孩子,打更老头吓得不敢动地方。那天我急眼了,真的!让我给那人打了!然后我跟那个大学生说咱俩走!那是腊月,这孩子穿着小衫,穿着拖鞋……我报警了……

第二天,我在广播里喊——我说啊,挺不讲究,我都说我走了!不干了!就这两天都容不了!这回我不走了,我李晓东是爷们,我回来是干事的……

“挺起腰杆为老百姓做事!不然要你这个带头人干啥!”从亲人开始,最先把我舅公示的!征得县里、镇里有关方面的人参加,我踏着大雪开始丈量停收了17年的多亩机动地,凡是涉及到的人家全部进行公示。

收上来33万。这不是33万块钱——老百姓都在看着!

后期,我组织党员,能组织动的,有20多人。清理各个屯道两边的柴草垛、蒿子、垃圾,我就带着党员干活……老百姓说,你看这小书记,啥都干……就这么地,老百姓慢慢地气儿顺了……

叁返乡第二年……

(年)

年11月9日,北风在大平原上吹着,一位着装朴素的中年人行走在建设村的几个自然屯里……谁也不知道,这是省委组织部的一位巡视组长在暗访。他找到了穿着工作服,两脚雪痕的李晓东,他问:“你是支书?”“我是支书。”“全村有多少党员?有多少人口?有多少耕地?”李晓东都一一做了回答。对方又问:“你在任几年?”“刚上任不到一年。”对方问:“你觉得怎样?”这一问,李晓东诉说起回村的心愿,诉说起那些艰难……对方一声不吱地在本子上记着。然后很严肃地问他:“你还想继续干吗?”“干,当然要干!”

县委组织部接到了省委组织部巡视组的良好反馈——建设村有个敢担当、敢干事的村支书。

“……那可是全县有名的上访告状村啊……”为谨慎起见,来村暗访。说“我是李晓东,村民说你啥李晓东,我们都认识他;说他不咋地,村民说那不是那么回事……”

县里组织部拨给了建设村扶贫项目款。

“……不认识我也唠嗑去,找县里各个局领导唠嗑,给我们村点项目……”

慢慢地,全县都知道了建设村来了一个小书记,敢扛事能干事,有精气神。各个单位、方方面面都愿意支持他……年,是李晓东打翻身仗的一年。

路修上了!竣工那天,父老乡亲放起了鞭炮!路修完了,村干部党员们全变了样——每月的义务劳动,他们冲在前面。

村庄在悄悄蜕变!

肆返乡第三年……

(年)

李庆芳:

第一次到建设村,他擦地呢,当大厨,穿着蓝大褂在那做饭呢……呼呼地……有检查来了,一天三伙检查,要是带大伙儿去饭店得多少钱!自己做!把他忙叨的,买菜,做菜,连炒带切带收拾,老头给洗菜……大热天晒得满脸淌汗,那时我真感动,这样的村干部太难找了,以村为家,兢兢业业,把家虎似的……

他表面粗,但特别细腻;长得黑,但特别爱干净,会过日子。大家小家都在过日子,这日子怎么过,非常重要!夏天,他种了满院子的花儿;秋天花谢了,他把花齐整地装在瓶子里,摆两排……

“也有打退堂鼓的时候,那天下大雨,找不着人了。”镇里副书记、孟繁胜(林甸县原县委组织部组织科长)、李庆芳兵分三路找不到……三个人浇得落汤鸡,李晓东电话终于过来了——我看见你们了……

年,李晓东终于挺不住了,全年全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高强度操劳,他病了。“县医院说我长了肿瘤。我跟领导说找接班人吧,老母亲想我。领导说你先去看病,先去看老母亲……”

一个月,没见到李书记的影儿!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建设村起了涟漪,开始是一个一个相互询问,后来成了村里的一件大事,联名找……但是李书记手机关机,没人知道!

一个村民说,一个月前,医院碰到李书记了!

父老乡亲一听:李书记病了?咱们集资!给李书记治病!

又听说,李书记不干了。

老人们联名写信,代表村民们写信——信的内容:我们集资花钱雇李书记回来(大家伙都知道,李晓东每年的两万多块钱工资,都不够他开车的油钱)……

李晓东哭了……我的父老乡亲啊!

伍返乡第四年……

(年)

年8月,建设村投资16万,将村委会整体改造,打造了集党务、村务、财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办公服务大厅。年李晓东被评为“大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年被选为“大庆市人大常委”,全省的思想政治示范点在建设村;这个村也是省委常委的党建联系点……

父老乡亲抬起头来了,村里有了荣誉,生活有了仪式感,建设村人有了自豪感,有了生活的审美——从前以撒泼打诨为荣的“风儿”没了!

李晓东经常在大喇叭里演讲,演讲时都是大实话,谁谁不孝敬,谁谁违反什么,谁谁高风亮节……他直接点名道姓!父老乡亲都爱听,都搬着小板凳静静地听……

注重乡风民俗引领,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开展“五好家族文明户”、“卫生文明户”、“孝敬老人文明户”评比……每月15号、30号是“为民服务日”,班子成员带领村屯干部深入百姓中间……

正气在村子里慢慢生长……

采访后记

世事繁复,本质却简单。

一个对的人,就能凝聚一口气;走对一条路,改变一个村。

建设村的巨变,验证了一个带头人、一个基层党组织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其蜕变,有一脉深沉的力量——各级组织善于识人,敢于用人。

今年以来,各地都在倡导“大胆使用‘李云龙式’干部”。人民日报曾对此刊文:能否发现和使用好“李云龙式”干部,是一个地方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雷厉风行,敢抓敢管敢干……隐藏在李晓东这些性格底色里的,正是他对父老乡亲的情感,对党忠诚的深沉力量。

本篇报道中,对于建设村的巨大变化着墨不多,对于各种成绩也宣传很少。有限的篇幅中,主要聚焦在李晓东与父老乡亲共同成长、蜕变的历程。

其破壳巨变,变于人心、变于深部,变于她重新长出新芽、长出内生动力,这是唯一重要的底部力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