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进藏部队四次断粮断供是怎样度过的
李传恩乔学亭
王心前张少松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不会了解饿肚子的滋味。兵书上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军进藏初期,毛主席在部署进军西藏的任务时就指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邓小平同志说:“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刘伯承同志说:你们要知道饿肚子是要死人的。我军艰苦地进到拉萨,西藏反动政府就曾企图将我们困死饿跑。反动上层鲁康娃异常阴险地对张国华司令员说,“饿肚子比打败仗更难受吧”。这一切都说明,供应补给在部队行军作战中是多么的重要。
尽管党中央、中央军委为保证进藏和驻藏部队的供应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办法,但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进藏和驻藏部队的吃饭问题就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进军初期,有的部队在前面走,有的部队在后边将物资前运并加紧修路。但是,运输和修路很难赶上部队前进的脚步,断粮断供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前卫团进到甘孜时,就出现捉地老鼠充饥的事情。就是进到拉萨,进驻边防,特别是在平叛和自卫反击作战中,部队也多次发生断粮断供情况。进藏部队和地方工作人员创造的老西藏精神,突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内容,就充分反映了部队在艰苦环境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我们4位同志曾在52师团工作过,都先后经历了该团在西藏20年的断粮断供情况。这里仅就其中的4次作一点回忆。我们认为,这个团的情况,应该是整个进藏部队和驻藏部队在克服物资供应方面困难的一个缩影。
昌都战役前后断粮断供情况
年元月,18军接受了进军西藏的光荣艰巨的任务。西藏地方政府妄图永远保持他们的封建农奴制度,拒绝和平谈判。他们把藏军的主力的8个代本(相当于团)部署在金沙江西岸,抗拒我军进军西藏。驻昌都藏军总督拉鲁向52师师长吴忠写信,胡说“两国以金沙江为界,互不侵犯”。为了解放饱受封建农奴制度剥削压迫的百万农奴,为了完成祖国大陆的统一大业,人民解放军必须进军西藏。因此中央决定发起“以打促和”的昌都战役。昌都战役后,正值冬季,进藏部队迎来了严重的粮荒。
早在张国华军长到达甘孜后,就重点抓了两件大事。一是审查批准前指制定的昌都战役作战方案;二是非常重视部队的供应补给。他整天忙于拜访土司头人,寺庙的活佛堪布。组织牦牛运输。工作做得深入细致。甘孜、玉隆、德格头人表示:“汽车运来多少,牦牛运走多少”。但牦牛运输有限,实际上很难办到。
昌都战役年10月6日发起,24日结束,共19个日日夜夜。仗打胜了,将敌人的8个代本全歼。全师1万多人在昌都胜利会师。但冬季到来,部队马上面临断粮断供的问题。从金沙江兵站起,部队负重背10天口粮,日夜兼程,劳动强度很大,离昌都4站路就断粮了,只能饿着肚子前进。乔学亭当时任师直属队的指挥长,赶了1,多头牦牛,驮了多驮口粮和4万银元,收容了多病号。经过医生检查,这多名病号中确实有病的只有11人,其他都是饿的。每人发了三、五天的口粮,给了5头走不动的牦牛,叫其向昌都归队。走到离昌都两天多路程的都拉多大山北,遇到团断粮走不动的几十人,给他们每人发了两天的口粮。
到昌都后,乔学亭把银元牦牛以及多驮口粮交给了师后勤部长王永魁。这是杯水车薪。1万多人的一个加强师,还有2,多匹骡马,仅靠牦牛运输是保证不了的。为此,部队被迫分散驻防。军侦察营、团、团顺原路返回到金沙江一线,团前伸到硕般多农业区一带。昌都附近只有师直和团、军炮兵营。师直断了粮,师领导就组织大家向后边兵站背粮。向后要翻两座大山到热亚背粮。男的背30斤,女的背20斤,来回6天在路上吃掉10斤。当时团缺粮最严重。团大部驻扎在昌都西北部的日通地区,依靠北线运粮。这条运输线很不可靠。团政委李传恩等领导就组织部队返回4天路程到依曲卡背粮。这里的粮背完了又到中路的江达背粮,返回6站路。一营大年三十每人发了一个芫根充饥。战斗英雄刘传平饿昏在江边。18岁的党员王金声把分给他的一碗糊糊让给了病号,自己捡了藏胞丢的牛蹄子吃,经抢救才脱险。有两个多月每人每天只供应半斤代饭粉,最严重的半个月每人每天只供应4两(当时每斤16两)。王心前当时任团宣传股长,和大家一起背粮渡荒。战士说顺口溜:“想昌都,盼昌都,到了昌都喝糊糊。”
在昌都地区过冬。“一二三,雪封山。”牦牛也不能运输。部队要生存下去,打柴割草渡过冬天。但主副食怎么办。师领导全力以赴。军前指王其梅副政委亲自做统战工作。阿沛也尽力帮助。共购进粮食多万斤,芫根40多万斤,牦牛、羊子近万头。藏区生产力低下,农区少,就没有多少粮食。严冬也没有野菜挖。只有减少定量,从半斤减至4两。糊糊越喝越稀,大家叫“4个眼的糊糊”。文工队美术分队饿极了,把一盆贴标语剩下的浆糊吃光。
第二次断粮断供情况
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8月28日,军部率52师向拉萨进军。从昌都到拉萨共24站路。部队分梯队前进,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达。由于供应困难,军只带领、两个团。军部于10月26日到达拉萨。团逐步推进到江孜、亚东一线的祖国边防。11月初。52师师部到达离拉萨尚有6站路约公里的太昭地区。因为离昌都越来越远,供应也越来越困难,依靠牦牛运输没有保证。师直和团都又出现了断粮断供情况。部队被迫分散就食。团一营进至山南隆子宗,团部和二三营在比如县的扎雪奔嘎、桑达奔宫一带。这时,师领导阴法唐、陈子植整天忙于找官员头人活佛做统战工作,宣传十七条协议,设法购物购粮,以保证每人每天有一斤粮的供应。在此严重粮荒情况下,阿沛·阿旺晋美立了大功,他把家里30年来的存粮30万斤低价供应了部队。
年春天,西藏反动上层搞伪人民会议,妄图推翻十七条协议,搞西藏独立。他们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街游行。军区紧急指示,令52师师部率团日夜兼程赶到拉萨附近。三营进驻拉萨,一二营在拉萨以东达孜、墨竹工卡一线,随时向拉萨机动。
粉碎伪人民会议骚乱后,藏政府加紧了对部队的封锁。藏政府的司伦(政府总管)鲁康娃恶毒地向张国华司令员挑衅说:“你们打了胜仗,我们打了败仗,现在你们饿肚子被我们打败仗还难受。”藏政府还下令西藏各地不准卖给解放军粮食和牛羊。他们妄图把解放军“困死饿死”,赶出西藏。因此出现了张司令员、谭政委扛着工具到西郊带头开荒,搞生产自给的事。
由于供应困难,军区为了保证两个团的供应,忍痛把年组建的52师师部撤销,以师的名义分散做地方工作,也好分散就食。两个团直属军区领导。
牦牛运输只能根据气候和水草,一年只能运一次。中央对西藏部队的供应十分关心,专门建了造币工厂,专门给西藏造银元。在西藏,一律用银元采购。藏政府控制的粮店,提出“一斤银元一斤粮”。还说什么“粮能充饥银元不能吃”。团进驻亚东边防后,周总理亲自向印度做工作,用高价购买印度粮食,以保证团的供应。
伪人民会议平息后,团三营担负拉萨的警卫任务,团部率一二营带领民工从拉萨向林芝修公路。如拉萨形势紧张,可日夜兼程赶回拉萨保卫首脑机关的安全。
年和年是断粮断供最严重的两年。军区交给团三大任务:一是确保首脑机关的安全;二是以团为主组建西线筑路指挥部,并率一二营和民工负责从拉萨向东修路;三是搞生产自给。团领导认为一二项任务保证完成,第三项确有困难,尽最大的努力只能保证蔬菜自给。每个营组建一个生产排,另团炮兵连在阿沛地区种菜,其中还种了多亩土豆。因为土豆生长期短,产量高。亩产土豆3斤,第一年就收获土豆30万斤。这样一来,基本上保证了部队的蔬菜供应,也弥补了粮食的不足。在断粮最困难时,连队开不起伙,改为班灶,每班派两人挖野菜。仅年一二营就挖野菜多万斤,年挖了多万斤。
军区对修路部队的生活非常关心。如从印度运来了20驮食油。李觉副司令员让全部送到团。与此同时,全团组织12个采购队,由干部率领带上银元,四处采购。团领导亲自拜访达孜、墨竹工卡的宗本、贵族、头人,或到寺庙给堪布做工作,请他们帮助部队采购。由于广交朋友多做工作,一些贵族和头人说:“不能让我们的玛米挨饿”,并帮助买了一些青稞、豌豆和牛羊。在每人每天只有半斤粮的情况下,团里尽力想法争取每人每天再供应4两牛羊肉。连队为了让战士填饱肚子,把牛杂碎、牛皮全吃了,牛骨也砸烂熬骨油。二连是军区授予的模范党支部的连队,支部号召党员要让饭,党员吃一碗就走了,叫群众多吃一点。在施工中看到党员饿得直不起腰来,团里叫停了这种做法。就这样,半饥半饱地维持了两年。战士普遍反映,“只要能吃饱饭,长期建藏,埋在西藏心甘情愿”。
由于吃不饱饭加上劳累过度,年送回内地伤残人员人,年增至人。
年,东线筑路部队把康藏公路修到了昌都。年从昌都向西加快了进度。我们西线部队从拉萨向东已筑路多公里,到达林芝地区。运输线大大缩短了,供应也越来越好了。年11月27日,东西线筑路部队在巴河桥会师。这样,康藏公路全线贯通。从内地运来的大米白面运上来了,部队可以敞开肚皮吃饭了。那时最担心的是这两年长期吃不饱饭,劳动强度大,战士瘦弱了,肠胃变小了,战士的饥饿感很大,粮食运上来后不要把战士撑死了。各连队都教育战士吃饭要逐步放开。即使这样,四连仍发生撑死一名战士的事。回想起来实在痛心。
阿里战役断粮断供情况
年2月,盘踞在西藏腹心地区的大股叛乱武装已基本被歼灭,平叛战斗转入清剿和发动群众。但后藏申扎以西、阿里东部尚有几千叛乱武装。军区决定由11师指挥进行申扎、阿里平叛战役。团是西藏老部队,有一定的高原作战经验,被安排担负最西边的艰苦任务。
阿里战役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歼灭盘踞在申扎以西、日喀则西北多公里门董寺为中心的叛乱武装。这里有叛乱武装7股,3余人,由叛首保保阿工带领。这里是高原上的高原,平均海拔5,米以上,气候严寒,气温在零下25至35度之间。团3月3日向战区开进后即投入战斗。至6月中旬,将在这约4万平方公里牧区的大股叛乱武装基本肃清。
6月下旬进行第二步:阿里战役。作战地区在毕久拉大雪山以西的阿里东部,即马泉河以南的平都山口、那木扎山口及其两岸地区。这里是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有2万多平方公里。这里盘踞着叛乱武装及被裹胁的部落、群众共3余人。叛乱武装并不多。六连在毕久拉山下歼灭20多人。八连在李廷山指导员的带领下追至平都山口,歼敌近百人。一营争取了从青海来的叛首率60多人投降。团骑兵连二排在帕羊、桑木桑地区发现了7名空降特务,二排跟踪追击7天,将其全部击毙。我负伤6人。受到军区表扬。(这7名空降特务全是经美国训练和装备的,每人有三件武器)。这个地区有两千多人是被叛首裹胁的部落和牧民,赶着大批的牛羊集中在这一地区。团没有把这部分藏胞当作叛乱分子看待。部队组织了10多个工作队对其进行宣传,做安抚稳定工作。帮助把失散的牛羊集中起来,交给他们放牧。共安定了近千人。团的多藏族干部、战士和当地的爱国头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部队越向西,供应线越长。最远时离供应点达1,多公里。部队在出发前虽做了充分的准备,仍不断出现断粮断供情况。这里海拔高,当地不依靠牦牛运输,是用羊子搞运输。大羊驮20斤,小羊驮15斤。但光靠羊子运输,2,多人的部队和几百匹骡马,根本供应不上。全团断粮断供10天,一营驻地分散,断粮断供达15天。因为断粮,战士体力不支。团里的许多骡马因缺草缺料倒毙在地上,战士们守着“无言战友”哭泣。骑兵连用打猎的肉喂骡马。凡是能吃肉的侥幸存活下来了。团部驻在仲巴县,和南疆10团会师。团里想招待10团领导吃顿饭,但没条件,只喝了酥油茶。
团里还带了些渔网和几十支猎枪。分到各单位打猎和捕鱼。每人每天可供应半斤多肉鱼。七八月份当地长出了草蘑菇,还特别好吃。于是,人人动手捡蘑菇。这时,总参工作组4位同志辛辛苦苦来到团里。团里对他们特别照顾。当时全国仍处在困难时期,北京也不例外。每顿饭给他们做3大盘菜,有猪肉,有鱼,有蘑菇。他们高兴地说“过年啦”。
在最困难的时候,团里下命令不准吃群众一支牛羊。一营提出“宁愿饿断肠,不吃群众一支羊”。一营三连打了一只野羊,把其切碎,骨头砸烂熬了一锅羊肉汤,又加了一些草蘑菇,多人的连队度过了一天。饭前指导员张少松向全连讲:“我们要像当年的红军长征一样,战胜当前的暂时困难。”二连一排夜间饿得睡不着觉,捡了张牛皮,烧起火来煮牛皮吃。煮了一夜,把牛皮吃光。
依靠羊子运输,解决不了问题。团里有一个汽车连,有20台轻型51嘎斯车,每车可运2吨。六月底,团令宋指导员率领,并由20多人带上工具,在马泉河以北闯出一条便道来。这里海拔高,六七月份仍是冰封季节,边修边绕,迂回前进,经20多天,就从汽车终点谢通门县运来了主副食。部队吃饱了饭。一直到国庆节,部队胜利返回拉萨。
第四次断粮断供的情况
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时,团经历了第四次断粮断供的考验。
当时,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国际上“三尼”掀起反华恶浪。印度当局错误估计形势,他们越过麦克马洪线侵入我克节朗地区,不断对我武装挑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军首先对入侵我克节朗地区的印军七旅进行反击。
军区把歼灭印军7旅的任务交给52师(当时称部队)。10月20日7时发起攻击,仅两天就将其全歼,并俘虏旅长达尔维。22日部队乘胜追击残敌,23日追歼至印军4师前指龙布普,强渡永邦河,25日11时攻占达旺。达旺是印军补给基地,仓库多。印军仓促撤退,未来得及烧毁。这为我后续部队进驻带来有利条件。
这时,我国政府向印度提出三项和平建议,被印度政府拒绝。印度政府还扬言要与我“战斗到底”。印全国也进入紧急状态,日夜向前增派军队和战备物资。这就迫使我们进行西山口——邦迪拉战役。
这次战役规模大,参战部队多,纵深长。从达旺、西山口——申隔宗、略马东、米林岗、德让宗到邦迪拉,近百公里。55师打头,11师打迂回截尾,部队在中间负责斩腰、击背、剖腹。
11月14日,部队向敌发起进攻。在我强大的炮火配合下,主攻团勇猛顽强(这主攻团是原旅的老8团)。在攻克西山口后,敌全线撤退。团在没有道路的情况下,从高山密林悬岩绝壁中穿插,进至申隔宗对岸,在高山上看到申隔宗火光冲天。敌在那里烧毁仓库和战略物资,后即顺公路向德让宗、邦迪拉方向狼狈逃窜。我们心急如焚,就是下不来。乔学亭时任团政委,他叫五连李指导员向左,张参谋向右,寻找流水沟。准备顺沟向下滚。李指导员首先找到一个流水沟。一二营顺流水沟向下滑,夜晚才赶到申隔宗。这时三营也赶到了。天亮后部队顺公路跑步前进。二营追至德让宗,三营追至米林岗,团部率一营在中间。跑了30多华里未追上大股敌人。部队上山捡柴时才发现在山林里隐藏了些敌人。二营在德让宗的关帝庙,发现有隐藏的印军的一个连;把其包围起来喊话,印军没有抵抗也未缴枪。当地门巴族群众冲进去10多人,劝其缴枪投降,共俘虏87人。缴获6挺机枪。全团奉命马上在这一线展开清剿。团路走得顺,有团长周仲三、政委王心前率部队从德让宗穷追猛打,追至浦东以南,追上了敌人主力,将敌打得丢盔弃甲。
从达旺开进时,每人负重10天粮食,可以吃到24日。因在穿插时损失了一些,部队劳动强度大,吃得又多一些,第7天就断粮了。一是减量少吃。二是捡敌人逃跑时丢掉的食品。因为敌人是有计划撤退,仓库都烧了,但可以从敌人烧毁的仓库里找能吃的东西。三是每连组织一些人挖野菜。这一带气候温暖,野菜多。军区后勤部还给连队发了野菜谱。标明哪些野菜能吃,哪些野菜不能吃。当时团里只有存粮3,斤,由团里的掌握,供应伤病员和出击部队。这里海拔低,天气炎热,部队清剿出汗多,不只断粮还断了盐,又出现了严重的缺钾病,有30多人瘫痪在帐篷里。
前头的部队可以捡到敌人的粮食,因为敌人还没有来得及烧。后边的部队可以吃敌人存放在达旺的粮食。团在中间,缺粮最严重。断粮断供维持了10天,错那至达旺的汽车便道修通了,逐步解决了部队的吃饭和供应问题。
这4次断粮断供其所以能够战胜,我们4位老同志都深深体会到,这靠的是老西藏精神,靠的是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今天,我们国家繁荣富强,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但这种克服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仍然需继续发扬。
(年3月成稿)
注释一:
进军西藏的前卫师(52师)和军前指,都发生过断粮断供问题。我们4人都在团工作过,重点写了团断粮断供的情况;
注释二:
西藏军区原副政委李传恩是进藏时的团政委,经历了前两次的断粮。
成都军区政治部原主任乔学亭,在团任副政委、政委、政委兼团长10多年,经历了4次断粮。
西藏军区原政委王心前经历了前三次断粮。
成都军区原副政委张少松经历了后两次断粮。
注释三:
德让宗关帝庙是我国清朝时修建的,并立有石碑。碑文一边是汉字,一边是藏文。注名隶属于我国西藏。这次的反击战虽前进了一百多里仍未打到老国界。